財團法人林熊徵學田基金會簡介

學田為中國古代由學宮置田,相傳以供祭祀及師生薪俸,或資助貧士之用,稱為學田,始於北宋。范仲淹即以學田之助,終成名相。元明清各代雖改其制,亦均有之。清朝在民田之外另設學田,其名去今已遠。「財團法人林公熊徵學田基金會」為林智惠女士於民國37年所創辦,目的為延續其夫婿-板橋林本源家族後裔 林熊徵先生,生前樂善好施、育英助學之遺志。當年,林女士從其夫林熊徵先生遺留的產業中,撥出土地一百三十七公頃,成立基金會,以其收益提供為育英助學、獎掖學術之用,以實踐 林熊徵先生培養人才、宣揚文化以及回饋社會之畢生行志。民國54年,林熊徵先生之哲嗣林明成先生,承其家風,為宏揚遺訓、回饋社會,決定擴大基金會規模,再捐出位於新竹之家產一千三百餘公頃之山林地,充實獎學基金之規模。


林熊徵學田基金會成立至今達50年之久,受其嘉惠澤被之學子已逾三千餘人之多,活躍於各領域之中的精英人士更是不勝枚舉,諸如宋楚瑜、蕭萬長、戴東雄、魏鏞、戴東原、王清峰、林懷民、田再庭、單小琳、李逸洋、辛晚教、林鈺祥、丁守中…等等,均曾在其艱困的求學過程中,獲得學田獎學金之資助,這些受獎人現今在各領域中對社會國家做出貢獻時,便是給予學田基金會莫大的回饋。


學田基金會開辦至今,即敦聘開國元老陳立夫先生為董事長,總掌學田事務之積極運作,不僅資助教育文化事業之發展,對於推動各項社會公益之事業,更是不遺餘力。獎助教育文化事業部分,在創辦初期(民國37-54年),學田獎助的對象,主要以國內高中以及大專院校之在學學生為主,每年受獎名額不等,大約20-50人左右(宋楚瑜先生於民國52年獲獎,獎學金金額為新台幣2400元,當時木柵國立政治大學附近土地每坪價格約30元);而至民國54年之後,林熊徵先生之哲嗣,亦即目前本學田基金會董事長林明成先生,大幅擴充基金會規模之後,增加獎助名額,金額也提昇;從民國70年起,學田獎助的對象亦擴大到博士班研究生,每名15萬元、碩士班研究生,每名2萬元。另外軍事學校之優秀學員亦在受獎範圍之列。學田獎學金原先之獎助形式,是從學子考取大學之後,每學期提供獎學金直至大學畢業,至78年為止,才將獎學金之頒發形式,改採目前以學年成績申請之方式進行;直至目前為止,學田每年固定從國內大學院校內,各不同領域科系中,挑選出成績最優秀的學子,提供獎助,受獎金額達到每名15萬元,為國內大專院校常設、可提供申請之獎學金之中,金額最高、規模最大的。


在推動各項公益活動的事業部分,學田每多投入,包括傳統中醫醫學的研究贊助,傳統戲劇、國粹藝術的宣導,文化勞軍的推動,災害撫卹的發起,文學藝術、環境關懷的學術探討,以及各種移風易俗、提高生活品質活動的舉辦等等,學田總能扮演好本身應盡的責任,發揮拋磚引玉的功能。

近來,關懷本土以及環境保育活動的推動,如贊助國際珍古德保育基金會之推動以及環境保護活動之贊助等等,更是積極參與。
鑒於整體經濟環境、社會環境的趨勢與人民息息相關,以及未來高科技發展所能提供給人們的福祉,學田近年來亦積極贊助各不同領域的研究,包括醫學教育之研究、總體經濟之研究、台灣自然資源基礎資料的調查研究,以及生物科技的研究等等。而對於人文的關懷、弱勢團體的協助,學田亦努力做好社會一分子的責任,諸如贊助中華民國兒童慈善聽障兒童活動、原住民音樂教育活動等等,都有學田的足跡散播。
學田一直本持著回饋社會為其本身之職志,默默對社會奉獻其微薄之心力已逾半世紀之久,今後,亦將配合社會之需求,繼續努力。

回首頁